2010/12/11

敏感元素—用敏感特質塑造成功的人生

image

對伍迪來說,其實這本書看得挺「掙扎」的,因此自己的筆記也沒有好好做。

本來是想再好好重新翻一遍這本書,做好筆記再放上部落格。不過因為還書時間快到了,權且拉雜寫些心得吧!

必須要說,書裡的主張是很誘人的!

作者用他臨床心理學知識,主張人類裡面有15~20個百分比的人,屬於所謂「高度敏感的人」(Highly Sensitive Person,HSP)。

如何辨識出這些人呢?

你是不是想像力很豐富,而且常做生動逼真的夢?獨處時間對你來說是不是就像食物及水,是每日的必需品?在別人眼裡,你是不是「太害羞」或是「太敏感」?噪音和混亂場面是不是很快就讓你手足無措,完全失控?如果你答案都是肯定的,那麼你可能就是一個高度敏感的人

這其實不是太稀罕的形容,不過在這個社會的主流意見裡面,這些被歸類於「害羞」或「內向」的個性,一般是不太具有社會競爭力的。也許是為了讓讀者培養某種自信,也或者確實是研究後的實情...總之作者是用了種「天生我材必有用」的說法,要告訴大家,其實這樣特質的人,只要學會自處之道,不只可以在社會上安身立命。甚至這些敏感的素質,還可以在某些譬如藝術、創意的領域發光發熱。(伍迪自己覺得,作者想說的,某個程度,幾乎可以用現在流行的左腦、右腦發達的說詞去理解)

我同意這樣的結論,人與他人之間,確實沒有好壞,只是不同!只要能取長避短,每個人都有可發揮之處。

然而,伍迪的個人意見是,要推理出人口裡有若干比例中是「特殊」人種,應該有更嚴格的生理學基礎,而這些生理特徵,有別的數據證明在人口中的百分比是多少!

但是書裡只有很小的篇幅,提到敏感孩童的體液顯示,他們的大腦含有的正腎上腺素比一般人還高,正腎上腺素是與情緒激動有關的賀爾蒙。他們體液中也會驗出比較多的皮質醇,這是人在持續(或長或短)激動或焦慮狀態所產生的賀爾蒙。

很抱歉的是,這樣少少的生理學基礎,還是作者引用哈佛心理學家傑若米‧凱根的研究。但是原始的研究裡,是以「拘謹、害羞、膽怯」,與非「拘謹、害羞、膽怯」作為分類。作者在引用時,原始的分類方式,是貼上了錯誤的標籤。大膽的判定應該依據他「高敏感」與非「高敏感」的分類法才對,然後就拿人家的結論,作為自己推論的依據。

這是很危險的衍生方式!作為一個心理學者,對於「應然」(應該是)與「必然」(一定是),本該嚴謹些。除非原始作者同意修改他的分類法,不然就得要先證明兩個分類法,只是名詞不同,下一步才能推演出別人的結論,跟自己的假設相符。

另外一個可以推敲出人口比例的方式,就是要有足夠的臨床資料。然而在這本書1999年再版時,作者自己的說法,他的資料數量是300通隨機抽樣的電話。這樣少的樣本數,對於判斷六十億人口中,有多少人是這樣,又有多少人是那樣,具不具備統計學的意義,其實很值得懷疑!

最後,讓伍迪很失望的是,作者建議這些「特殊」的人,調適自己的方式,其實與一般建議普通人調適壓力的方式,並沒有甚麼太大不同。深呼吸,好睡眠,靜坐...必要時尋求藥物協助。理論上如果會面對的是同樣問題,用同樣的解決方法。那就沒有必要把一部分人特異化出來,強調他們與一般人不同!

這是伍迪的看法,但不表示這本書不好看。

恰恰相反,翻開這本書的時候,讀者很容易「主動」去認同作者對所謂HSP的正面描述。特別那些描述不能被量化時。比方,你是不是「常常」如何如何....,你會不會很「容易」怎樣怎樣...沒關係,那是因為你是特別的!

誰都希望自己是特殊的,但問題是:多「常常」算常常?多「容易」算容易?...更別提書裡面的「如何」與「怎樣」,都是些像疲勞,害羞或希望獨處...等等一般人都具備的情緒反應。在質相同,又無法用量去分辨時,這些人特殊在哪裡?

像這樣對敘述的認同,其實可能是基於自我本身的投射,而非敘述的客觀性。有一個小故事,可以類比:

法國的統計學家高奎寧(M.Gauquelin),做過一個的實驗,他在報上登了個啟事,只要提供生辰,就免費為人做星相占卜。然後他隨機挑了150個寄信來的人,給了他們同樣一份星相解說。事後追蹤這些人,有94%認為「很準」,說的就是他自己!

用這個故事,其實說明伍迪開始看的時候,一樣產生了些認同的投射。只是後來作者的書寫,越來越偏離科學或心理學,而像是本新時代的書籍時。讓我有些警惕!

倒不是對新時代運動有偏見...可就像反對掛羊頭賣狗肉,不一定是反對吃狗肉。只是既然你要掛著羊頭做招牌,就給我羊肉,要賣狗肉,請掛狗頭!

當然伍迪也還沒對整本書下定論,前面已經說了,如果不是期限到了,我是想再仔細看一遍。為了深入點了解,伍迪找到作者Elaine N. Aron為HPS開設的網站,也發現作者一直持續研究這個主題。唯一遺憾的是,2010年2月之後,網站就沒有更新的動作了!

最後如果要我給個建議,伍迪會說這本書還是值得一看的。可是請保持某種客觀的距離,不要落入「為相信而相信」的情結...切記,盡信書不如無書。

同樣的,盡信伍迪不如自己找來看看。

P.S 這本書,博客來怎麼會分在「行銷企劃」的大類?實在很費解。

本書相關資訊

<敏感元素—用敏感特質塑造成功的人生>

2 則留言:

  1. 這本書是不是已經絕版了?
    好像買不到,好幾個圖書館也都找不到...

    回覆刪除
    回覆
    1. 很抱歉,這麼晚才看到你的留言...
      不知道你是住在哪兒呢?
      如果是台北,市立圖書館是有的。
      可以上市圖的查詢網站...
      https://webcat.tpml.edu.tw/uhtbin/cgisirsi/TPL/0/0/49

      刪除